香港靠一國兩制 可成虛擬資產中心
2023年1月3日

近年,港府積極擁抱虛擬資產,惟發表「政策宣言」之際,卻迎來幣圈最大「黑天鵝」─全球第二大加密幣交易所FTX破產。然而,在全球收緊對加密貨幣公司的監管之下,香港若能善用獨有金融優勢,也不失為撥亂反正的契機,有機會成為虛擬資產交易中心。

撰文:李潤茵、郭顯通 本刊記者

終極「黑天鵝」

對幣圈來說,這個冬天特別冷!事關一年內,接連經歷LUNA歸零、Celsius破產,如今連FTX都是「黑天鵝」──該平台原為全球第二大交易所,也是行內公認「最貼近監管」,惟最終還是「爆煲」;芸芸FTX用戶,香港佔3%,包括區塊鏈顧問公司Standard Kepler創辦人鄧進一,他就向本刊透露:「我們損失八位數港元。」

洞悉「算法穩定幣」(LUNA/UST)漏洞,卻無法逃過FTX騙局(fraud),鄧進一直言「錯愕」,公司需動用全數儲備外,目前亦已改持現金。「兩類業務衝擊最大,一是OTC(場外交易),我們本身有避險,所以損失約兩成;二是對沖基金,損失超過四成,事關對沖需依賴衍生品平台,而在香港有流動性、具規模,且接受香港用戶,就是FTX。」

老貓燒鬚豈止鄧進一?要數FTX「苦主」,「星級」投資者大有人在,包括紅杉資本、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、日本軟銀及老虎基金,甚至還有加拿大養老基金,以及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,後者事前進行了達8個月盡職調查(due diligence),今次都輸超過2億美元;爆煲前,FTX更被視為加密世界「建制派」,與美國政府極親近,於中期選舉大灑金錢。

事後發現,FTX內部千瘡百孔,尤其與Alameda Research關聯交易,引起外界嘩然,後者被視為創辦人Sam Bankman-Fried(SBF)的私人「炒房」;不過,在圈內人眼中則是「公開秘密」──「打從day 1整個行業已經知道,FTX高度控制許多區塊鏈技術及初創,等於是高度控盤、貨源歸邊,只是大家都接受遊戲規則。」

「舉例Solana(SOL,眾所周知與FTX關係密切),就是高度中心化。」事實上,交易所雖然是「莊家」,可以有抽成,但為了提高流動性(liquidity),有時也會扮演「造市」(market maker)角色,即當市場參與人數或金額不足時,就會「落場」扮演對家,套落FTX的情況,鄧進一解釋,Alameda Research就是「對手盤」。

儘管跟客戶對賭為人詬病,相關操作並非FTX獨有,反而鄧進一意外的是「FTX原為『100%生金蛋的雞』,萬沒想到SBF會『殺雞取卵』」──在傳統金融世界,「造市」當然是違法,惟加密世界屬「法外之地」,在這種交錯持股的操作下,即使不是FTX,而是其他交易所,也會形成高度槓桿的風險。

「幣圈」違背初心

許多人遂形容FTX破產是「雷曼時刻」。然而,科技大學商學院副院長、會計系副教授黃昊指出,兩者存在根本差異,「雷曼爆煲時,我當年都在該公司,客戶其實沒有輸錢,只是雷曼自己投資失利,客戶的錢是分開的」。

反觀FTX「資不抵債」的情況,他認為,更似20年前爆煲的安然(Enron)及世通(WorldCom)──前者是能源創新公司,曾靠金融工程崛起,後被揭財務造假,僅數月便破產收場,甚至拖累全球五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安達信(Andersen)被勒令倒閉,「自此只剩Big4」;同樣地,後者也是因偽造業績破產。一間又一間IT公司被揭會計欺詐、管治體系混亂,遂埋下千禧年代IT泡沫爆破的伏線。

「自從Enron及WorldCom事件發生後,美國遂訂立了《薩班斯.奧克斯利法案》(Sarbanes‒OxleyAct),自此所有CEO及CFO,均必須在財務報告上簽字,以對此負責,並且建立一個獨立機構,來監管上市公司的審計。」

歷史不斷重演。這位金融學者指出,幣圈種種亂象其實似曾相識,事關傳統金融都經歷過。「加密貨幣市場由一開始到現在,爆的交易所遠不止一間FTX!起碼超過10間﹝表一﹞,每一次出問題都是『中心化』交易所沒有被監管。」

——節錄自1月號《信報財經月刊》